2020年1月31日,世界卫生组织(WHO)正式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列为“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”。此次疫情的严峻程度之深、影响范围之广,实属非典之后首例。
挑战
第一也是最重要的是整体经济与资金问题,工业设计受外部环境与市场因素的制约,上下游资金池紧张,设计研发资金短缺;第二是业务需求的变化,由于制造业需求减弱以及人们对必需品的需求大于其他,工业设计各类业务需求量相对减少并单一化;第三是难以维持顺畅的企业管理和生产运作,项目人员不能集中沟通交流、人力资源变动、人工跟不上等;第四产业链供给不顺畅,供应链出现短期断口,复工复产时间需要随着疫情变化而变化,打乱产品上市计划、各企业供应链恢复日期不统一。
机遇
机遇与挑战总是共存的。疫情之下,各领域都会受到相应的影响,但是要能够在困难中寻求机遇。在此次疫情中,工业设计领域出现了各种针对疫情的优秀设计方案,口罩、火神山、雷神山医院(logo设计和模块化设计)、机器人(送餐自机器人、医院机器人、扫地机器人)、红外测温设备、智能终端设备、空气净化器、(非接触式)体温枪、无人送货车、防护服等优秀设计,无不显示着设计的重要性。
那工业设计应该何去何从呢?设计能有什么作用呢?
首先是防范型产品。即使此次疫情结束。未来个人健康管理和社会公共卫生治理,都会将“防疫”纳入常规范畴。在居家、出行和公共场所,智能感测、消毒灭菌等产品都会广泛应用,甚至成为符合规范等级的标配。这些产品从定义到设计、研发,都需要工业设计来完成。当然,在信息化、数字化技术的帮助下,这些产品在功能上会更加丰富,并旦不断升级迭代。
其次是处置型产品。针对疫情发生期间,对于已经确诊感染、疑似感染的患者,要集中管理并单独隔离:对一线的医护人员的感染风险要规避,对他们的饮食和休息要提供良好环境;对未感染和潜在风险的人群也要采取不同的措施,杜绝扩大传播的可能性。在这个过程中,以服务设计为核心,工业设计可以针对不同群体和需求,提供产品和最佳解决方案。例如便携式医疗隔离仓空气过滤和净化设备、智能语音识别管理设备等等。这些产品的出现和数字化技术的结合,都将极大地改善疫情发生后的处置条件,为妥善应对类似情况,降低传播风险,服务一线医护人员等提供帮助。
最后是治疗型产品。治疗型产品是针对治疗过程中的需要,研发适用的医疗器械。从定义到设计,都会在更加具体的场景和更加精准的功能需求下完成。例如,注射设备、输液设备、細胞分析仪、放射治疗仪等等。